第二招儿
喝汤宜前不宜后
如果要喝火锅汤,不宜在涮锅结束时喝,而比较好在涮锅开始后半小时内喝。有些人认为,火锅煮到最后,菜和肉的营养都在汤里,乔杰提醒,涮锅后的“浓汤”尽量不要喝。
火锅涮汤大多采用猪、羊、牛等高脂肪物质为底料,又富含辛辣料,吃多了很容易引起血压、血脂、血糖的升高。另外,火锅汤久沸不止、久涮不换,其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发生化学反应,产生有害物质。而且,肉类、海鲜中所含的嘌呤物质多溶于汤中,容易引起痛风。
除此,乔杰说,火锅底汤中添加的料,也可以食用。不过,有些添加物是调味料,如一些辛香料,则不宜直接食用。
第三招儿
生肉下锅别急着捞
有些人喜欢吃“嫩”,羊肉甚至刚放进火锅里烫一下后就食用,以半生不熟为鲜美。其实这样做很容易损害健康。有些鱼类很可能由于水源污染携带寄生虫,如果未煮透而被人体摄入则会引发疾病。
乔杰说,“目前,多数火锅企业尚没有对原料涮煮的时间长短、先后次序和饮食禁忌等事项做出适当的提示或说明,有些食用者过分追求嫩度口感,在涮煮一些动物性原料时,如果加热时间不够,食物半生不熟,有可能感染旋毛虫、肝吸虫、囊虫等寄生虫病。”据研究,旋毛虫、绦虫和囊虫所造成的三种严重的寄生虫病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,不干净的猪肉片和牛肉片里很可能含有这三类寄生虫。
就此,乔杰介绍,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适宜涮煮时间:鱼片,6秒;鹅肠,6秒;牛肉,7秒;猪肝,8秒;百叶,8秒;牛骨髓,18秒;脆肠,20秒;虾滑,30秒;肉丸,40秒;血豆腐,40秒;滑鸡,60秒。
第四招儿
别一味追求“热乎”
一些人喜欢火锅就在于一个“热乎”,而且特别喜欢“烫嘴儿”的,虽然烫得上膛掉皮,甚至烫到胃里,但还是欲罢不能,以至于不但每次吃完火锅,舌头、口腔上皮、食管都会感觉隐隐的“热”,而且还会出现口腔溃疡。
吃火锅可不是越热越好,进食速度过快,食物温度太烫,可能损伤人体消化道黏膜,甚至可能引起消化道黏膜病变。乔杰说,“实际上,口腔、食道和胃黏膜一般只能耐受50℃的温度。火锅浓汤的温度可高达120℃,如果捞出来就吃肯定会烫伤口腔、食道以及胃的黏膜。”因此,吃火锅千万别心急,也不要一味追求“热乎”,比较好凉一凉再吃,以保护口腔、食道和胃。
第五招儿
新鲜蔬菜不能少
“吃火锅时要多搭配新鲜蔬菜。”一方面,蔬菜多偏寒凉,可以清凉、解毒、祛火,中和火锅中辛辣、肉类产生的“热”;另一方面,蔬菜中含大量维生素及叶绿素,从营养的角度达到平衡和多样,还有消除油腻、促进消化的作用。但蔬菜不要煮得太烂,否则会破坏营养素。
“肚子一空,万事皆空”,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,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,吃已经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,吃什么,怎么吃才是人们所关心的。[[想要科学合理的饮食请进入:饮食频道]]